「雙馬」暢談公益 馬雲︰應善用優勢幫助更多人

馬雲以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身份出席社會公益自然保護地聯盟大會,他表示,阿里巴巴和騰訊擁有中國最出色的年輕人、技術、資金以及社會上影響力;應善用優勢,幫助更多的人。
馬雲以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身份出席社會公益自然保護地聯盟大會,他表示,阿里巴巴和騰訊擁有中國最出色的年輕人、技術、資金以及社會上影響力;應善用優勢,幫助更多的人。

社會公益自然保護地聯盟大會今日在北京召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化騰以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身份出席,一起暢談公益。馬雲表示︰「阿里巴巴和騰訊擁有中國最出色的年輕人、技術、資金以及社會上影響力,我們應該善用這些優勢,幫助更多的人。可能我們生下來就應該做這些事。」 他還特別分享了自己在非洲參與大象保護項目的經歷。

馬雲在現場也闡述了其公益觀點:「我一直堅持認為,慈善在於給予,公益在於參與、行動和喚醒人心。如果人缺乏相關認識,對生態環境認識不夠,缺乏保護的手段,我們會一次一次地重蹈覆轍。所有的一切,關鍵在於喚醒人的良知,並給予人們一個平台。」

非洲之行收穫滿滿    冀以科技助力環保

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馬雲和馬化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錢曉華、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首席代表朱春全參加了聯盟大會的圓桌對話環節。

馬雲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環保經歷。今年夏天在非洲肯亞馬塞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他用一整天時間參與了大象保護項目。據當地人介紹,二十年前那裡曾經盜獵猖獗,大象幾乎被殺光了,成立保護區之後,經過二十年的時間,生態恢復得很好。這讓馬雲感到很興奮。

「角馬鋪天蓋地,大象隨處可見,獅子就在幾米外打盹兒,完全不把你當回事兒。」馬雲指著眼前不遠處的位置向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述,「經過短短二十年的保護,今天能夠發展到這樣,還是很令人感動的。如果非洲能夠做到把生態保護好,如果美國和歐洲能夠做到把大氣污染、水污染治理好,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我們能做些什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專業知識來做?這次非洲之行,還是讓我蠻有收穫的。」

從非洲回來之後,馬雲跟阿里雲的團隊說,趕緊到非洲看一眼,能不能給大象的項圈加上晶片和攝像頭,一個成本也就200元人民幣,利用物聯網和雲計算,大象的所有行動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哪個偷獵者也不敢動它,對科學家也有價值。「這些想起來有點瘋狂,但是幹著幹著說不定就幹成了,誰知道呢?我覺得應該用更多創新的方法、技術的手段,讓環境保護變得可行,同時還要依靠國家完善對環境保護的立法。」

親力親為投入公益    鼓勵集團上下參與

作為國內兩家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和騰訊對公益的參與,已經成為行業標杆。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就宣佈,今後每年阿里巴巴將拿出千分之三的營業收入投入公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成立5年多以來,一直聚焦中國環境保護領域,關注中國環境草根組織的成長和發展。截至2017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在環境領域共計投入2.2億元人民幣,其中基金會資助1.43億元人民幣,資助環保類項目127個,已攜手80家各地環保組織,在中國14個省市開展和推動水環境保護協同治理工作。

2015年9月10日,阿里巴巴16周年那天,馬雲向全體阿里人發出「每人每年三小時」的公益倡議。兩年來,阿里人已經累積達到17萬多人次參與,申報的公益時超過28萬小時。今年9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社會發出「人人3小時,公益億起來」的倡議,並攜手多家國內知名公益機構、知名企業共同開啟首屆「95公益周」,提出「天更藍、心更暖」目標,以平台公益的模式和力量,説明公眾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公益。據統計,首屆「95公益周」共帶動了2.7億人次參與公益行動。

「中國的公益正在進展的過程當中,作為互聯網公司能夠參與進來,我覺得也是蠻有福報的,馬化騰肯定也有這樣的感覺。」馬雲在圓桌對談最後階段有感而發,「阿里巴巴和騰訊擁有中國最出色的年輕人、技術、資金以及社會上影響力,我們應該善用這些優勢,幫助更多的人。可能我們生下來就應該做這些事情。」

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馬雲和馬化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錢曉華、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首席代表朱春全參加了聯盟大會的圓桌對話環節。
桃花源基金會聯席主席馬雲和馬化騰、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錢曉華、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首席代表朱春全參加了聯盟大會的圓桌對話環節。

建自然保護地體系    攜手向2030目標進發

此次發起的社會公益自然保護地聯盟, 由阿拉善SEE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及銀泰公益基金會等23家公益機構聯合發起,旨在配合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中國公益保護地發展,助力國家自然保護體系建設,希望到2030年能夠推動社會公益力量幫助國家有效保護1%的國土面積。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全球自然保護戰略的核心,也是世界公認的最有效的自然保護手段。截至2017年10月,世界自然保護地數據庫收錄了全世界245個國家超過23萬個保護地資訊,覆蓋了全球大約15%的陸地和5%的海域。隨著全球保護地數量的快速增長,除了傳統由政府部門管理的自然保護地外,由當地社區、公益基金會、研究機構等政府以外力量建立與管理的公益保護地也逐漸湧現。

截至2016年5月,全國共建成2,740個保護區,佔陸地國土面積的14.83%。然而,與中國巨大的自然保護需求相比,現有的保護地體系還存在空缺。大量具有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和生態服務功能的區域沒有被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已建成的部分自然保護地也未完全實現有效保護。

【延伸閱讀】
馬雲︰桃花源150萬美元設非洲項目 支持打擊非法狩獵

桃花園基金會 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 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