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啟動公益項目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公益
公益活動的難題,在於信任、互動與沉澱。今年的「95公益周」期間,阿里巴巴集團發佈首個公益區塊鏈標準,以科技融入公益,用技術推動公益公開透明,擴闊人人參與公益的方式,達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公益」。
早在2015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向員工提出每人每年3小時的公益倡議,「公益3小時」這個概念隨後在2017年首屆「95公益周」活動中帶動更多人,面向公眾成立「3小時公益」平台。截至今年中,該平台累計註冊用戶數已經超過7,000萬,累計產生的公益時超過4,600萬小時,帶動數千萬網友展開公益人生。
在2019年的「95公益周」,阿里巴巴公益和螞蟻區塊鏈團隊聯合打造「鏈上公益」計劃,運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透明度高、訊息不可篡改等特性,打造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開放平台,為公益組織和項目提供公開透明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僅一年時間,阿里巴巴集團經濟體公益平台上,已經有超過60%的愛心捐贈透過區塊鏈技術存證,實現公益的透明公開。
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提出並聯合起草的《公益鏈技術和應用規範》團體標準近日正式發佈,該標準涵蓋公益項目要依託區塊鏈技術實現公開透明和效率提升所需要的技術要求、公益組織及項目執行各相關方應用要求、資訊保護要求等3大類共10多項具體執行標準,也是中國境內首個公益區塊鏈行業標準。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當前公益行業面臨兩個突出難題,一是信任難題,一是連接參與難題,而科技就是解決這兩個公益難題的必經路徑,「阿里巴巴公益將為此不斷努力,用技術推動行業公開透明、人人可參與,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公益。」
孫利軍補充,公益項目中的很多問題,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暴露出來,「很多人並不是用公益的心在做公益,這對公眾的信任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信任一再被辜負的時候,公眾還有多少信心繼續堅持做公益?讓信任有依託、讓信仰有力量,是今天我們做公益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發起專項行動 籲平台及機構以技術投入公益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和支付寶公益平台聯合推出阿里巴巴經濟體公益平台「透明度數字化建設」專項行動,呼籲更多公益行業平台及機構攜手共創,建設更多項目。該專項行動已獲得至少50家公益基金會明確響應,並將參照《公益鏈技術和應用規範》逐步應用區塊鏈技術。
過去一年,越來越多公益機構選擇「上鏈」,利用區塊鏈技術啟動各式公益項目,用戶也可透過支付寶手機應用程式搜索「鏈上公益」,即能追蹤曾經參與的公益活動資訊及善款去向,讓每一份愛心均可追溯。
為了讓人人參與公益更方便,阿里巴巴全面升級「3小時公益」平台。在今年9月1日至10日期間,用戶只需打開手機淘寶、支付寶、釘釘、餓了麼、菜鳥裹裹等阿里巴巴經濟體應用程式,均可以參與愛心捐贈、捐步、「食物零浪費大挑戰」、綠色寄件等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公益活動中。當用戶參與購買「公益寶貝」、「公益捐贈」或「志願服務」都可以在平台上即時查看項目最新進展,還可以領取專屬的「公益護照」,讓公益行為可記錄、可查詢、可分享。
事實上,阿里巴巴經濟體今年屢透過不同形式參與公益,幫助有需要社群。早前餓了麼發起「藍騎士•挑戰愛的里程」活動,為中國貧困地區兒童捐贈營養餐;釘釘聯合阿里體育發起「益起動」,通過捐贈步數可為貧困山區孩子捐贈夢想體育包;閑魚的舊衣、舊書回收活動,持續鼓勵用戶以閒置物資投入公益;高德地圖推廣「聆聽大自然」系列科普語音講解,用科技讓出行更有愛;阿里健康聯合中國8家藥企,在中國的24個城市展開家庭過期藥掃碼回收活動,還聯合近千名醫生就兒童視力健康、兒童營養、呼吸等社會關注的健康類話題進行直播義診,普及醫療健康常識。
【延伸閱讀】
湖南少女獲逾7萬淘寶網友公益支持 走出深山入讀北京名校(2020年9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