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及「公益寶貝」如何啟發公益模式?

阿里巴巴公益積極聯動生態夥伴為社會創造價值,無論是2006年開始的「公益寶貝」、深入中國欠發達縣域的鄉村特派員、推動公益數字化的技術公益等,均旨在帶動人人參與,推進公益生態效率,實現「更多人幫助更多人」。

2月下旬,清華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各自發表研究報告,分別探討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制度及「公益寶貝」的發展及模式,不約而同指出兩項公益業務具備可持續及可借鑒特質,啟發現代商業社會通過互聯網參與公益的模式。

此外,阿里巴巴亦通過AI、語音智能等技術收窄「數字鴻溝」,例如升級無障礙服務、引入人工智能AI協助篩查判斷等,以普惠技術投入公益,照顧弱勢群體的實際需求。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互聯網公益的目標是人人參與、互聯、互信及互助,而互聯網公司應該更加開放、合作、共享及信任,通過各平台合力做好公益。他續指出,阿里巴巴更要思考如何帶動生態及用戶參與,希望在平台上買賣的每份交易都帶著溫度和社會責任。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資料圖片)

清華大學研究報告:鄉村特派員制度有借鑒意義

清華大學上周三(22日)在北京舉辦「鄉村振興與縣域發展」專題研討會,席間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以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為中心發表研究報告,解讀互聯網企業協助中國改善鄉村生活的模式。

該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以3個月時間觀察及深入研究阿里巴巴協助鄉村振興的方式,匯總成研究報告,指出阿里巴巴以鄉村特派員制度為中心的鄉村振興模式具備典型性和創新性,對企業和社會力量進一步推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例如,其他企業應仿傚鄉村特派員制度,協助地方加強頂層設計,即通過系統化的分工以集中有效地投放資源,建設「造血式」的鄉村振興模式。

清華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表示,經研究發現,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此一制度的模式,以產業、人才、科技3類要素來活化中國縣域的內在發展動力,推動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其他企業也要不斷促進產學研(即產業、學校及研究機構)的互動合作,提升縣域地方科學決策能力和協調發展能力。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阿里巴巴公益達成鄉村振興研究合作。

甚麼是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自2019年起,阿里巴巴會選派集團內部資深的優秀員工,包括但不限於商業拓展、技術、程序員營運等,深入中國欠發達縣域的發展難題及需求,策劃數字化發展方案,連繫各類資源(如阿里巴巴的業務、社會力量等),推動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的一套組織和營運體系。

以河北省青龍縣為例,板栗是當地農戶的主要產業,產量雖大但知名度較低,導致農民缺乏主動議價權。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劉琳於2021年獲派駐當地後,便積極推動板栗產業的升級,通過1年的努力與當地農民及合作機構取得一些產業成果,例如:

  1. 聯合盒馬開發「冰板栗」、「糖炒板栗」等高附加值產品,從初級農產品向農商品、農精品邁進。2022年底,該縣的板栗收購價升至每斤15元人民幣,較2021年高1倍。
  2. 通過阿里巴巴設計師為當地縣域特色設計產品包裝,為青龍板栗及其他特色農產品成功建立品牌力,提升品牌溢價。
  3. 在青龍縣相關部門和菜鳥的協助下,在全縣建設超過200個村級物流網點,提升物流時效。
  4. 銷售層面協調淘寶直播、盒馬等渠道,擴展線上線下營銷渠道,1年間培養超過300名電商從業者,促成超過500萬元人民幣銷售額。

有關青龍縣鄉村特派員的故事,詳見另文:在他鄉遇見故鄉  阿里巴巴特派員助力板栗之鄉打造農產品「爆款」(2021年10月)

過去4年多,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模式已經先後向中國13個省份共25個欠發達縣域,累計派駐27名鄉村特派員推動縣域產業發展,為當地培育人才,從而提升縣域數字化水平和公共服務。

阿里巴巴駐青龍鄉村特派員劉琳(圖右)和當地農民研究農產品。

北京師範大學:「公益寶貝」構建可持續的公益生態

另一方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於上周四(23日)舉辦公益研討會,探討中國現代化慈善之路,同時發佈報告聚焦阿里巴巴「公益寶貝」計劃面世17年來的模式發展、社會價值。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長程芬表示,從2006年到2023年,公益寶貝從萌芽到成熟,經歷多次升級進化,從原來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將捐助和被捐助者做簡單的串聯,進化為藉助互聯網技術和購物平台商業資源,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生態圈。

該研究院的報告也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中國比較流行的數個電商平台上,商家參與最多的公益選擇是「公益寶貝」,佔比超過58%。超過90%受訪商家表示認同「公益寶貝」理念,而教育發展、兒童關懷、扶貧濟困、健康助醫、救災、助老等項目較受商家關注。另外,近97%商家表示未來1年會繼續參與「公益寶貝」,達致商業向善。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長程芬。(圖片來源:北京师范大学)

所謂「公益寶貝」,源於阿里巴巴在2006年推出的「愛心寶貝」項目,當時為不幸罹患絕症、身處困境但自強不息的淘寶店舖「魔豆寶寶小屋」賣家周麗紅籌款,經過10多年耕耘,發展成今天的「公益寶貝」。

淘寶商家可在後台將「出售中的商品」自願設置為「公益寶貝」,再選擇指定公益項目及設置捐贈金額或比例。消費者在淘寶上購買帶有「公益寶貝」標識的商品後,平台會按照商家設置的金額捐贈至相應的公益組織或項目。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及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的17所鄉村學校,展開「淨水計劃」及「壹樂園運動匯」兩個公益項目,讓每一位農村學童都能享有足量、安全又負擔得起的飲用水,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兩個公益項目預計惠及超過5,400名學童,其中:

  • 「淨水計劃」為10所鄉村學校配備淨水設備、水杯及衛生健康培訓,協助鄉村學校改善飲水環境,養成學童對飲水安全的認知與習慣。
  • 「壹樂園運動匯」為另外7所鄉村學校提供約500平方米(近5,400平方呎)多功能運動場,還為每所學校配備籃球架、足球框、足球、籃球、羽毛球等10多種體育器材,並持續支持目標學校的體育教師技能培訓、校內體育活動等內容。

有關「淨水計劃」的故事,詳見另文:「淨水計劃」聯同阿里公益寶貝 深入偏鄉改善學校飲用水(2022年9月)

截至2022年底,「公益寶貝」誕生至今已累計獲得超過800萬商家參與,帶動7億消費者產生473億筆愛心訂單,受益人次約5,000萬。

孫利軍在公益研討會現場分享:「從救助『魔豆媽媽』周麗紅一個人,到幫助中國乃至世界5,000萬人次;從一個偶發的社會救助,變成持續17年的全球愛心接力,『公益寶貝』不僅僅屬於阿里巴巴,更是屬於百萬商家和消費者,屬於所有生態夥伴。」他續指出,阿里巴巴將繼續以商業向善為方向,聯手平台商家及消費者,與社會組織達成更廣泛合作,一起促進公益生態的繁榮發展。

立即訂閱阿里足,緊貼阿里巴巴集團最新發展動向,通過新聞故事專題文章了解創新科技電子商務及智能物興議題的嶄新趨勢。

公益寶貝 孫利軍 鄉村特派員 阿里巴巴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