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足跡》2021年八大主題報道
新年將至,萬象更新,唯一不變的是阿里巴巴持續提升合作夥伴及消費者體驗。過去一年,阿里巴巴積極改善基礎設施與服務,營造更佳的用戶場景,協助夥伴更好地營運業務。《阿里足跡》團隊圍繞內需、全球化、高科技三大戰略加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整理今年關於阿里巴巴的8個主題,回顧集團、合作夥伴及消費者如何共同成長,邁向可持續發展。
主題一:Z世代生活
泛指95後的「Z世代」已然成為中國電商的重要消費群之一,他們的消費偏好與習慣自然帶動整體消費,並演變成主流的生活風格及潮流趨勢,例如過去一年興起的風格露營(Glamping)、寵物周邊、酒精含量20度以下的低度酒等等,皆為年輕消費群追捧。
新冠疫情限制跨境旅行,不少民眾更渴望離開室內,享受户外休閒生活,因此風格露營這一趨勢在2021年全面爆發。相對傳統露營的跋山涉水,風格露營更注重在野外體驗度假的奧妙,有淘寶商家在2017年已經開始設計能夠「隨身攜帶的3室1廳」,滿足家庭聚會或團建空間需求的帳篷。
主題二:數字助農
鄉村發展和數字農業科技是阿里巴巴長期投入的重點之一,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2021年財政年度報告撰文:「我們應該更多深入思考的是,我們能創造多少社會價值,參與解決多少核心科技的問題,如何更好地支持鄉村振興的發展,如何變得更綠色和可持續,從而以平台之心,聚八方之力,做一家真正意義上有擔當、負責任的好公司。」
多年來,阿里巴巴專注投入於數字農業基礎建設、數農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通過電商、直播、物流及雲計算等不同方式,扶助中國偏遠地區的農業發展及農產品銷售。欲了解更多阿里巴巴助農故事,可瀏覽:阿里巴巴數字助農故事專頁。
主題三:奧運
疫情導致原定於去年舉辦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至今夏展開,加上明年2月於北京舉辦的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短短7個月全球將會親歷兩屆國際大型賽事,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接受媒體訪問時,曾形容今年是「超級奧運年」。
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阿里巴巴集團在2020年東京運動會期間,先發佈數字雲徽章贈予親身到場轉播和採訪的媒體工作人員,又推出智能耳戴式設備,通過雲端解決方案降低2020東京奧運會現場工作人員的中暑風險。此外,阿里巴巴集團與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聯手推出的雲端解決方案奧林匹克轉播雲,為持權轉播機構提供服務支持,推動傳媒行業在數碼時代的轉型。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於2月初揭幕,也在中國掀起冰雪運動熱潮。今年甫進冬季,冰雪運動熱度便持續攀升,相關用品在今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雙11」)期間成為熱門商品類別之一,而滑雪成為今冬最潮戶外運動。
主題四:智能物流
物流「數智化」成為行業趨勢,張勇在今年6月舉行的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曾表示,物流行業將會走向進一步融合,令數字化供應鏈更全球化,而蓬勃發展的快遞行業所承擔的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也不容忽視。
根據國家郵政局今年6月初發佈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1日,中國今年內的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400億件,接近2017年全年包裹總數,並預計2021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
面對越漸龐大的包裹需求,物流科技投入越發重要,也讓智能物流機器人「小蠻驢」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達摩院宣佈,截至今年9月中,「小蠻驢」推出一年以來累積配送訂單已經超過100萬筆,在中國52個城市為160多個社區、校園配送包裹,合共服務20多萬消費者。
身處電商全球化時代,「數智化」物流網絡讓全球商品加快送抵全球每個角落,菜鳥網絡就將物流運營商、設施和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出多元基礎設施與服務,包括:1)建基於保稅倉體系的國內訂單履約網絡;2)包括海外倉服務在內的直郵服務;3)以B2B為主的海外供應鏈貨運網絡;4)海外消費者和海外商家逆向物流服務,例如菜鳥裹裹上門取件。
同時,菜鳥積極鞏固物流科技和基礎設施,包括國內與國外物流園區建設,遍佈全球的數字物流中樞eHub,以及線上系統等。讀者也可閱覽菜鳥國際供應鏈總經理趙劍的專訪文章,了解菜鳥的全球化佈局。
主題五:自研技術
各地科技企業致力探索未知,走向科學最前沿,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始終希望在基礎研究方面有更多、更扎實的社會擔當,讓更多人受益於技術的發展。
今年雲棲大會期間,阿里雲發佈一款全新伺服器芯片「倚天710」,同時展示由這款芯片驅動的自研伺服器「磐久」,這兩項技術突破將進一步提升雲計算服務的性能和能效。新開發的芯片將應用於數據中心,為用戶在容器化應用、計算優化等多種雲原生任務方面帶來卓越的經濟價值。
考慮到疫情下有不少企業客戶推行遙距辦公,阿里雲也在雲棲大會上展示人工智能會議助理「聽悟」,同時發佈雲電腦「無影」升級版本與「雲上辦公室」一體化解決方案,讓一系列創新企業方案滿足市場對自動化辦公系統的需求。
主題六: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近年更深入到用戶的日常應用之中,例如在古藉活化、讀圖會意甚至天氣預測,都不難找到AI的「身影」。
在悠長的歷史洪流中,古籍刻本成為傳承不同時代人文生活的重要載體,而科技則為歷史記載帶來更多展示方式。在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一批珍藏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中文古籍善本得以利用數字化方式,通過達摩院AI技術及「漢典重光」平台重回公眾視線,供予翻閱、檢索及調用。在中秋期間,達摩院也跟杭州圖書館合作,以AI技術立體地展示古籍風貌與古人神韻。
讀圖會意是人與人生活及溝通的基本條件,也是人工智能近年熱門的研究領域。今年8月,由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打造的深度語言模型體系AliceMind,就在110萬條讀圖會意的問題中,憑藉81.26%的超高答題準確率而傲視全球,準確率甚至高於人類基準綫80.83%,歷來首見。相關技術已經在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中應用,例如商品的圖文資訊理解、直播視頻互動、智能客服等範疇,日後將會擴展至更多場景。
此外,達摩院推出雲端人工智能短臨天氣預測平台AI Earth,可針對大範圍區域及局部地區未來六小時内的天氣情況進行精细範圍内高精度的預測。通過AI Earth的幫助,平台能夠提供一公里網格範圍的高分辨率圖像,每十分鐘更新一次。平台可追蹤降雨量、風速,以及包括雷暴和冰雹等的極端天氣狀況,為農業、物流、運輸和可再生能源等天氣敏感行業帶來實際價值。
主題七:碳中和
全球暖化是世界各地面臨最嚴峻的共同挑戰之一,各地組織及企業相繼訂立減排目標,透過明確的統計分析及管理模式走進更具效率的碳中和路線,阿里巴巴也在今年發佈碳中和及減排戰略,協同社會共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阿里巴巴的碳中和及減排戰略將根據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標準,從自身營運、供應鏈上游及下游、雲計算等層面製訂一系列目標,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自身營運碳中和,並開創性提出「範圍3+」目標,聯合生態合作夥伴在2035年累計減碳15億噸。
今年雙11期間,阿里雲於多個超級數據中心使用液冷、風能等綠色技術,支持低碳雙11。阿里巴巴張北數據中心透過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了超過26,000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100萬棵樹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阿里雲研發的AI大模型M6亦首次在今年雙11期間亮相,將設計新款服裝的時間從數月縮減至兩周內,並全面提升服裝生產鏈路上的效率,加上採用更環保的材料,預計可令製造一件T恤的碳排放量減少逾3成。
菜鳥網絡自2014年推出電子面單以來,截至今年9月底使用該技術的包裹累計超過1,000億個,累計節省紙張約4,000億張。同時,菜鳥提供的綠色回收箱已經覆蓋中國31個省、區、直轄市共315個城市,超過1億紙箱實現循環再用。
主題八:普惠
數字化生活並非年輕一族的專利,為讓更多社會人士能夠享受數字化帶來的便利,阿里巴巴一直致力推及普惠化的平台措施,適老化便是其中之一。
根據國家工信部今年3月發佈的內容,中國使用手機的長者約為2.74億人,其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長者約1.34億人。讓銀髮族更便捷地連結互聯網、享受數字生活的便利成為全社會共同的願景。今年10月,淘寶APP正式推出長輩模式及升級藥物搜索功能,協助長者掃除網購障礙,讓科技更普惠。長輩模式有三項特點:簡化資訊、放大字體、推出語音助手。其核心就是幫助銀髮族能夠看得更清楚,操作更簡單,購物更便利。
數字化技術及訊息無障礙設施的出現,例如低門檻、高靈活特性的電商平台,無疑為殘疾人士帶來更多融入社會的選擇,獲得就業機會甚至創業。他們通過一筆又一筆電商訂單,紮紮實實的產品或服務,用心與消費者交流互動。
立即訂閱阿里足跡,緊貼阿里巴巴集團最新發展動向,通過新聞故事及專題文章了解創新科技、電子商務及智能物流等新興議題的嶄新趨勢。
分享